從一支核酸檢測樣管的“旅程”看伊犁州核酸檢測自動化信息化建設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從幾十萬份口咽拭子樣本中,要把新冠病毒“揪”出來,就必須進行核酸檢測。目前,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疫情防控已到攻堅階段,每日的核酸檢測如大海撈針——找出病毒感染者,劃定風險源,盡快阻斷疫情傳播。
為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與疫情防控的深度融合,提高核酸檢測能力,10月以來,伊犁州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檢測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了采、送、檢、報全流程時效和質效。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時效和質效的提升首先是從“核酸采樣管”貼碼標簽的變化開始。小小的一支采樣管,承載了上萬人的健康安全,它的旅程,也就此展開。
樣管換上預制碼

10月26日上午11時,在伊寧市喀贊其街道辦事處伊毛社區第三網格核酸檢測采樣點,居民們有序排隊配合核酸檢測采樣工作。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攝
10月26日上午11時,在伊寧市喀贊其街道辦事處伊毛社區第三網格核酸檢測采樣點,居民們佩戴口罩,保持2米以上距離,有序排隊配合核酸檢測采樣工作。
在采樣點,信息登記人員米克熱依·吐拉洪用手機先掃核酸采樣管上的預制碼,后掃居民信息碼進行錄入,隨后,居民移步旁邊做口咽拭子采樣,前后不到10秒。
“以前是先錄入居民信息,再用打印機打印二維碼標簽貼碼,再把標簽貼到核酸采樣管上,‘人綁管’,既費時又容易出錯,還會出現污染風險?!泵卓藷嵋勒f。如今,采樣管上自帶預制碼,先掃管,后掃居民信息,變成‘管綁人’,不容易出錯還省去打印貼碼標簽環節,提高了采樣效率。
針對采樣過程中現場采樣打碼貼碼,導致樣管條碼出現模糊、無法識別,實驗室檢測樣本實行大批次檢測,盲測中出現顯示結果異常,樣管需等待復合結果方才上傳,且大批量上傳數據易導致數據丟失、出錯、檢測結果賦值上傳慢等問題,9月底,伊犁州立即開展核酸檢測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改造工作,組織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新疆有限公司、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火眼實驗室工程師與自治區駐伊前方核酸檢測組、伊犁州、伊寧市核酸檢測信息化專家組共同攻關,實現了掃碼入采樣平臺—掃碼入實驗室流程—實驗區編碼流轉—實驗結果批次賦值上傳,大大降低了人工敲擊粘貼結果造成的錯報、漏報、誤報情況的出現。
“核酸檢測中預制碼的使用提高了采樣速度,降低了社區內交叉污染風險?!笨澠浣值擂k事處副主任石全勇說,核酸檢測信息化應用還大大減輕了采樣人員的工作量。
伊毛社區黨支部書記熱合曼·吉力力每天都會檢查各個核酸檢測采樣點位的運轉情況?!?0月1日起,伊寧市調整了核酸采樣時間,我們早晨9時開始核酸采樣,13時前可完成采樣工作?!?熱合曼說,樣管換成預制碼后,核酸采樣工作速度快了,基本可以做到隨到隨采,避免了群眾排隊等候。
記者在核酸采樣現場看到,每名核酸采樣工作人員都持有核酸采樣培訓合格證和上崗證。伊犁州按照“不培訓不上崗,培訓不合格不上崗”的原則,對所有采樣工作人員正式上崗前,開展技術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采樣信息化管理等內容崗前培訓,通過實操培訓合格后上崗采樣,做到全州核酸采樣人員持證上崗,確保采樣人員操作和行為科學規范。每一支核酸檢測樣管經過規范消殺放入轉運箱后,將在兩小時內迅速送至核酸檢測實驗室。
樣管處理自動化

10月26日,伊犁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核酸檢測實驗室,通過監控屏幕可看見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進行核酸檢測工作。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攝
10月26日上午11時16分,記者在伊寧市參加核酸檢測采樣做口咽拭子,在20時36分便出了檢測結果和賦碼。10月以來,伊寧市各族群眾感受到核酸檢測結果時效有所提速。記者來到伊犁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核酸檢測實驗室一探原由。
在實驗室,“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一支支核酸檢測樣管輕拿輕放到檢測設備中,認真觀察設備、耐心等待結果。該疾控中心副主任趙伊梅在實驗室監視屏幕前給記者答疑解惑:“這是不久前華大智造捐贈我們實驗室的自動化分杯系統和全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這些設備可以完全自動化處理核酸檢測樣管,減少了人工步驟。最核心的是這個,ZLI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這些新設備極大提高了核酸檢測效率?!?

10月26日,伊犁州疾控中心副主任趙伊梅在實驗室監視屏幕前給記者介紹華大智造捐贈實驗室的自動化分杯系統和全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Zli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攝
9月底以來,伊犁州在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上下功夫,結合自治區核酸檢測結果大數據平臺升級改造,與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新疆有限公司對接升級核酸檢測信息系統,增加自動分杯處理系統、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全自動樣本處理系統,確保采、送、檢、報等環節高質高效運轉。目前,伊犁州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完成一板檢測即可上傳數據,實驗結束,數據上傳隨之結束,實驗室從原2.8萬管樣本檢測任務增加至現在的3.8萬管的檢測任務量。

10月26日,伊寧市第二氣模核酸檢測實驗室和辦公場地。9月中旬以來,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近180名工作人員紛紛從深圳、上海、武漢等地來到伊寧市支援核酸檢測工作。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攝
在伊寧市第二氣模核酸檢測實驗室和辦公場地,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在不同崗位上忙碌著。9月中旬以來,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近180名工作人員從深圳、上海、武漢等地來到伊寧市支援核酸檢測工作,該公司西北區總經理李浩表示,“我們愿在科技抗疫方面為新疆作出貢獻?!?/p>
經過與伊犁州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的通力合作,10月初,華大智造、伊犁移動利用7天時間完成了核酸檢測實驗室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目前,伊犁州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已完全掌握了信息化和自動化系統的使用。10月底,自治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核酸檢測專項組要求:加快推進全區各級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自治區專門派出4名專家到伊犁州現場指導,完善網絡連接,加快數據對接調整,不斷提升各醫療機構的核酸檢測能力。
趙伊梅介紹,在應用自動化和信息化系統后,現在全部檢測結束從原來的16個小時縮短至13個小時,縮短的3小時為后續“追陽”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一管一碼信息錄入,做到了每管數據都可追溯,不漏檢一人,陽性結果時時精準推送。信息化系統的輔助判讀,數據自動上傳,降低了數據組人員、擴增區人員的工作量,減少約6名數據組的人員需求。
為幫助伊犁州提升核酸檢測能力,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新疆有限公司向伊犁州捐贈了價值500萬元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平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新疆有限公司伊犁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邵銘介紹,為深入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在原有核酸檢測1.0版本的基礎上,快速開發上線新疆移動核酸檢測 2.0新版軟件,完成與實驗室管理系統的對接,實現核酸檢測采、送、檢、報全流程閉環管理,實現了分模塊輸入輸出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的數據交互,大大提升了核酸檢測結果反饋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目前,該平臺已在伊寧市22個鄉鎮(街道)全覆蓋使用。記者采訪到的喀贊其街道辦事處伊毛社區、上海路街道辦事處黃河社區的核酸檢測采樣人員表示,升級優化的新版系統后臺運行更加安全、平穩、可靠,整個系統運行無卡頓、無故障發生。
信息化帶來新變化

10月26日,在伊寧市上海路街道黃河社區天富伊城小區,核酸采樣工作人員正在用手機掃錄核酸采樣管上的預制碼。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巴莎·鐵格斯 攝
10月26日13時,在伊寧市上海路街道辦事處黃河社區天富伊城小區,當日的核酸采樣工作已結束,黃河社區負責防疫工作的干部馬英說,信息化新平臺的使用給他們帶來了很大變化。
“相比之前核酸檢測,此次優化升級減少了核酸錄入人員打印條碼、撕條碼、貼條碼的步驟,加快了采樣速度,縮短了居民等待時間。節省了打印機和打印機所需耗材,真正做到為基層減負?!瘪R英說,信息化降低了核酸采樣期間輔助錄入工具的耗材使用量,例如熱敏紙由原來消耗3卷縮短為1卷。熱敏打印機也由原來的全程打印轉變為核酸采集結束后,打印轉運單即可。
10月26日18時,伊犁州疾控中心信息組工作人員艾爾法尼·阿布里克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艾F在‘熊貓眼’少了,我們大家晚上都可以正常休息了?!?艾爾法尼樂呵呵地說,應用信息化系統前,異常管號需要手工錄入和上傳,每天都在重復表格里的“復制、粘貼”動作。原來,實驗室晚上11時開始接樣,基本是天亮才結束工作。應用自動化和信息化系統后,信息上傳工作與實驗室工作幾乎同步進行,工作時間比原來縮短了近5個小時。
“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了,但是做核酸的時間特別快,來了就能做,做完就能走,不用排隊,下午核酸報告結果就出來了?!碧旄灰脸切^龔姓居民說,現在,核酸檢測采樣人員工作科學規范,居民們都很放心。

伊犁州推行核酸檢測自動化與信息化后,徹底打通了核酸檢測工作中采、送、檢、報全鏈條環節中出現的統籌協調不夠、信息傳遞不暢等“腸梗阻”問題,有力推動了核酸檢測工作各環節銜接順暢。
“在自治區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援助醫療隊的齊心努力下,伊寧市乃至伊犁州的核酸檢測工作有了很大提升和進步。伊寧市核酸檢測實驗室由之前的4家增加到目前的9家,檢測能力由之前的5.3萬管增加到目前的24.5萬管,采送環節由以前的8小時縮短到4.5小時,采樣質量不斷提高,做到了‘日采日檢日報’?!?伊犁州衛健委主任劉婉琳說,下一步,伊犁州將加快推進州域實驗室全流程信息化建設, 擴大核酸檢測自動化與信息化覆蓋面,進一步提高采、送、檢、報工作效率,快速度、高標準推進核酸檢測工作,高效打贏本輪疫情防控阻擊戰。